DL_T 467-2004 电站磨煤机及制粉系统性能试验
ID: |
83208FB9FD6E478FA2AB0049FBF7016B |
文件大小(MB): |
1.29 |
页数: |
59 |
文件格式: |
|
日期: |
2020-1-7 |
购买: |
文本摘录(文本识别可能有误,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,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):
ICS 27.100,F 22,备案号:13559-2004 KIL,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,DL f T 467一2004,代 替 D L 4 67一1992,电站磨煤机及制粉系统性能试验,Performance test for pulverizers and pulverizing systems of power station,(ISO 3966, 1977 MOD),2004-03-09发布2004-06-01实施,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,DL /T 467 2004,目次,前言,。,。。,一III,1 范围。,.. 1,2 规范性引用文件。.. 1,3 术语和定义 1,4 角标、符号、单位..一3,5 制粉系统及磨煤机的性能要求‘,,,,。 ,, ,一4,5.1 中 间储仓式钢球磨煤机热风送粉制粉系统一4,5.2 中 间储仓式钢球磨煤机乏气送粉制粉系统,一5,53 中 间储仓式钢球磨煤机炉烟千燥、热风送粉制粉系统.. 5,54 中 速磨煤机直吹式冷一次风机制粉系统一5,5.5 中 速磨煤机直吹式热一次风机制粉系统。,,。.. 5,5.6 双 进双出钢球磨煤机直吹式制粉系统.‘一7,5.7 风 扇磨煤机三介质干燥直吹式制粉系统,,,,,,,,,,。一7,5,8 风 扇磨煤机二介质干燥直吹式制粉系统一8,5.9 双 进双出钢球磨煤机半直吹式制粉系统‘.. 8,6 试验项目、内容要求及测点布置.. 8,6.1 钢球磨煤机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..一8,6.2 中速 磨煤机直吹式制粉系统..1 4,6.3 中 间储仓式钢球磨煤机炉烟干燥、热风送粉制粉系统‘,‘ 1 6,6.4 风扇 磨煤机直吹式制粉系统,,,,,。,。,一17,6.5 双进 双出钢球磨煤机直吹式制粉系统,..18,6.6 双 进双出钢球磨煤机半直吹式制粉系统.. 19,6.7 其 他价 .. 19,7 试验的组织,,.. 20,7.1 试 验前的准备,,,..,一20,7.2 试 验的进行,‘ 。,,,,,,,- 、,,,,,,,,一20,7.3 试 验原始记录的整理,,,,,,,,2 1,8 测量方法..2 1,8.1 出 力测量..2 1,8.2 风 量测量.2 2,8.3 风 压测量、,,一30,8.4 煤粉 取样及筛分..-.一31,8.5 原 煤取样 ..3 2,8.6 功 率测量..3 3,9 误差分析及测量准确度的检验,..34,9.1 误 差分类,。一34,9.2 误 差消除,,3 4,9.3 测 量准确度的检验,.3 4,DL /P 467一2004,36 38 40 41 43 4 45 48 49 50 52 53 54 5,附录A (资料性附录) 钢球磨煤机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运行特性试验综合表,附录B (资料性附录) 中速磨煤机性能试验综合表,附录C(资料性附录) 风扇磨煤机纯空气通风特性试验综合表,附录D (资料性附录) 风扇磨煤机特性试验综合表,附录E{资料性附录) 中国主要城市大气压力和湿空气密度,附录F(资料性附录) 常用气体的一般性质,附录G(规范性附录) 标准型皮托管,附录H(规范性附录) 非标准型测速管,附录I(资料性附录) 气体和烟气的粘度。..,附录J(规范性附录) 煤粉等速取样管及系统一,附录K (规范性附录) 煤粉活动取样管,附录L(规范性附录) 标准筛孔基本尺寸表,附录M (规范性附录) 煤粉粒度分布坐标图。..,附录N (规范性附录) 功率表接线图,DL理467一2004,月IJ 吕,本标 准是根据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《关于确认2000年度电力行业标准制、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》,(电力「2000] 70号文)对原标准DL467-1992(磨煤机试验规程)进行修订而编制的,修 改的主要内容如下:,— 将原第1章“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”中的制粉系统分类的内容放入本标准第5章“制粉系统,及 磨 煤 机 的 性 能 要求”;,— 原第3章“术语和符号”分章写,成为第3章“术语和定义”和第4章“角标、符号和单位”,两 章 ;,— 术语中取消原对设各名称的解释;,— 角标由原汉语拼音改为英文;,— 增加第5章“制粉系统及磨煤机的性能要求”;,— 原标准第4章“试验项目、测点布置”改为第6章“试验项目、内容要求及测点布置”,增,加 试 验 数 据 整 理 所需要的公式;,— 原第5章“试验方法”改为第7章“试验的组织”;,— 原第6章“测量方法”成为第8章“测量方法”;,— 改写原第6章“测量方法”中的“风量测量”中的密度计算内容;,— 改写原第6章“测量方法”中的“风量测量”中的测速管的型式及测点划分内容;,— 增加了资料性附录“中国主要城市大气压力和湿空气密度” (见附录E);,— 增加了资料性附录“常用气体的一般性质” (见附录F);,— 增加了规范性附录“标准型皮托管” 〔见附录G);,— 增加了规范性附录“非标准型测速管” (见附录H):,— 增加了资料性附录“气体和烟气的粘度” (见附录I);,— 增加了规范性附录“煤粉等速取样管及系统” (见附录J);,— 增加了规范性附录“煤粉活动取样管” (见附录K);,— 增加了规范性附录“煤粉粒度分布坐标系图” (见附录M);,— 增加了规范性附录“功率表接线图” (见附录N);,本标 准中的纯空气气流流量测量(8.2.3)是按照ISO3 966.1977-06-01的部分内容进行编写,本标 准自实施后代替DL4 67-19920,本 标准附录A、附录B、附录C、附录D、附录E、附录F、附录I均……
……